急性蜂窝质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能源硬核技术擂台赛蜂窝VS弹匣,哪个 [复制链接]

1#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安全一直是行业重点攻关的课题。去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横空出世,用一场针刺试验吸引了无数眼球。但说到底,刀片电池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芯,其具有天然的材料优势,热稳定性高,但是在抗低温性能和能量密度方面与目前主流的三元锂电芯相比有不小差距。因此,业界对高比能三元锂电池安全设计创新的需求要更为迫切。

(思皓新能源研发的蜂窝电池)

“蜂窝电池”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思皓新能源历经十余年迭代研发,基于“蜂窝电池”技术摸索出五层次热失控安全开发流程,五千余次电池爆炸试验,实现一颗电芯爆炸,模组和电池包不发生热扩散,整车不失火,更不会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安全的保障,远高于新国标要求5分钟不起火的要求。“蜂窝电池”是国内首家突破高比能电池热失控安全,也是率先通过新国标热失控安全测试的动力电池,将三元锂电池安全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广汽埃安发布的弹匣电池)

看到思皓新能源的蜂窝电池大放异彩,广汽埃安也不甘寂寞,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正式发布了其最新研发的弹匣电池,宣称实现了三元锂电池包整包针刺不起火,再次将三元锂电池安全的舆论热度推向新的高度。那么,蜂窝电池和弹匣电池同为解决三元锂电池热失控安全的技术方案,这两种技术有何异同?到底哪一个实力更强更靠谱呢?强强对决,今天小编就为各位好好比较一番。

蜂窝电池:三大核心技术,给电芯一个安全的家

蜂窝电池,顾名思义,其电池包结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自然界的蜂巢,蜂巢具有很好的坚固性特点,即便受到外力碰撞挤压也不易出现大面积的坍塌现象,其特殊结构能起到吸收碰撞和挤压产生力量。采用蜂巢仿生设计的蜂窝电池也具有相似的性能,其抗挤压冲撞性能优异。除此之外,三大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造就了其卓越的安全性能:

i-UE技术(UnitizedEncapsulation外延包覆技术):蜂窝电池的所有电芯度包覆导热胶,电芯与导热胶的接触面积是做到了%,传热面积是普通电池包的14倍以上,极大提升电池热管理传热效率,同时对单体热失控时,能有效防止热扩散;

i-TM技术(BatteryThermalManagement电池热管理技术/智能温控技术):做到整组电池包温差≤3℃,之所以要降低温差,是因为当电池系统中电池单体间出现温度不均衡时,电池的化学反应和自放电反应速率也会出现不均衡,进而导致电池单体间的循环寿命、容量和内阻出现差异。降低温差能够确保电池包寿命一致性,提升电池的耐久性能;

i-AT技术(Anti-thermalrunaway热失控防护技术):由于电芯之间做到了电隔离和热隔离,即使有1颗电芯失效,它也不会波及到周边,就不会引起连锁反应,做到了电池包整包的安全。

除此之外,蜂窝电池采用的是有着双防爆阀的圆柱NCA电芯。双防爆阀相比单防爆阀能够更好的帮助电芯快速泄压,减少热失控时的威力;的小圆柱电芯,无论在效率、一致性还是安全性方面都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而NCA三元锂相比市面上更常见的NCM三元锂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要更好,但是技术难度也更大,包括材料技术、电池技术和加工技术,这对蜂窝电池的量产工艺又提升了要求。

弹匣电池:三维度打造超安全三元锂电池

弹匣电池全称是“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通过电芯本征安全、被动安全强化、主动安全防控三个维度来实现超高的安全性能。

弹匣电池采用的是超高耐热稳定电芯,在正极材料上采用纳米级包覆和掺杂技术,新型添加剂应用实现SEI膜的自修复,自聚合高阻抗界面膜,能够大幅降低热失控反应产热;

在电池模组方面,采用网状纳米孔隔热材料,保障相邻电芯不发生热失控,并且应用超耐高温上壳体;全贴合液冷集成系统、高效散热通道设计、高精准导热路径设计带来极速降温的三维速冷系统,加上全时管控的第五代电池管理系统,确保其安全性能。

小结:可以看出,无论是蜂窝电池还是弹匣电池,两者本质上都是电池包结构安全设计解决方案,不过蜂窝电池采用的是的NCA小圆柱电芯,而弹匣采用的是方形的NCM电芯,这两者各有优异,不过圆柱电芯在应用上要更为成熟,特斯拉就是圆柱电池最大的拥趸者。另外,蜂窝电池推出至今已有2w+的推广应用,搭载了该款电池的思皓E50A和思皓E40X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色,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用户的好评;而弹匣电池刚刚推出,在实际使用中“历练”较少,用户是否满意,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验证。总的来说,两种电池安全技术都是行业中的非常重要的创新技术,相信随着技术进一步的迭代,更安全的电池会加速到来,最终惠及的是广大的消费者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