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查勘技术水平是鉴定人员的基本功,是鉴定人员依据相关设计、施工、检测、鉴定标准对房屋进行体检的重要工作,查勘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鉴定结论准确性。
1.基本要求
房屋查勘技术是鉴定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体。查勘技术体现了鉴定人对被鉴定房屋工作状态的正确判断。由于鉴定人的阅历不同,从事的职业不同,其对房屋查勘的立足点也各有不同,单一专业不能完全解决查勘技术中所有难题,短板与差别同时存在。实际查勘过程中会出现查勘结果与房屋结构工作状况不一致现象,说明查勘技术水平不到位,将会影响鉴定分析与结果。所以要求从事查勘工作的鉴定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术工作经验。
2.房屋查勘主要方向
房屋鉴定主要围绕房屋承载力、构造、变形、裂缝、使用功能、结构整体牢固性、不适于承载的侧向位移、整体稳定性和其他与其相关的要素等进行调查分析。查勘也同样按照鉴定的路线及要求展开工作。
(1)房屋承载力
承载力缺陷主要表现为结构传力系统的破坏,包括局部和整体破坏°以多道竖向、斜向或十字裂缝的形式表现出来。查勘过程中,根据对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构件工作状态的查勘,查找出影响结构安全、结构稳定性的不良构件,分析原因,判断其影响程度。
(2)房屋构造
构造缺陷主要表现为房屋的损坏。大多以裂缝、变形或坍塌的形式表现出来。查勘过程中,根据对不同结构体系和构件工作状态的调查分析,查找重要连接节点部位和构件自因构造引起的明显瑕疵,分析原因,并判断其影响程度对产生怀疑的连接节点及构件应做进一步检测。
(3)房屋变形
房屋变形主要表现形式是倾斜和裂缝。识别结构、构件,属于整体或是局部变形,要看其破坏特征。对于钢结构构件还应该进行材质分析。查勘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构件工作状态,查找并分清其变形是垂直变形、水平变形、整体变形、局部变形还是构件制作变形。对变形值较大的部位和构件,要分析原因,判断其影响程度,并进行进一步检测或跟踪测量。
(4)房屋裂缝
裂缝原因很多与变形、承载力、构造有关,属于哪一类原因应通过典型的破坏特征进行识别。查勘过程中,根据对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构件工作状态的观察分析,查找构件裂缝,绘制裂缝分布图,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判断其影响程度。
(5)房屋使用功能
使用功能缺陷多属于改变房屋使用功能或进行不合理改造导致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传力途径的不合理。查勘过程中,根据对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构件工作状态的观察分析,查找结构及构件的堆载、损伤、变形、裂缝等,分析原因,判断其影响程度。
(6)房屋结构整体性
结构的整体性是由构件之间的错固拉结系统、抗侧力系统、图案系统等共同工作形成的,当结构某处局部出现破坏时,不至于导致大范围连续破坏倒塌,或者说是结构不应出现破坏后果。结构的整体主要依靠结构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用来应对地震、爆炸等灾害荷载或因人为差错导致的灾难后果,可以减轻灾害损失。查勘过程中,根据结构布置及构造,支撑系统或其他抗侧力系统的构造,结构、构件间的联系,砌体结构中图案及构造柱的布置与构造来判断结构整体。
(7)房屋不适于承载的侧向位移
不适于承载的侧向位移主要包括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两个部分。顶点位移是指楼层的顶点相对结构固定端(基底)的侧向位移;层间位移是指上、下层侧向位移之差。过大的位移会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舒适度,造成结构构件的开裂、非结构构件的损坏。同时侧向位移会产生有害的层间位移角,使结构受力产生弯曲。查勘过程中,应注意侧向位移与结构损坏间的关系。
(8)房屋整体稳定性
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指结构的整体工作能力,以及抵御抗倾覆、抗连续坍塌的能力。结构的失稳破坏是一种突然破坏,其产生的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失稳破坏的形式包括:结构和构件的整体失稳、结构和构件的局部失稳。
1.房屋结构体系查勘要点
既有房屋结构体系主要由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这三种基本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
(1)砌体结构体系
砌体结构体系检查主要有以下方面:
1)结构体系与设计规范静力计算规定中的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和弹性方案相符度调查,以确定复核验算时所采用的静力计算方案;
2)砌体结构采用横墙承重或纵墙承重的结构体系;
3)纵横墙布置的对称性、规则性,刚度分布的规则性;
4)防震缝设置;
5)楼梯间设置;
6)烟道、风道、垃圾道等设置;
7)楼、屋盖设置。
(2)混凝土结构体系
混凝土结构体系检查主要有以下方面:
1)确定结构体系类型,查清结构布置情况,以便于根据结构类型、构件布置、材料性能、受力特点等,选择塑性极限法、线弹性法、塑性内力重分布法、实验分析法等分析方法进行结构分析;
2)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刚度分布的规则性;
3)抗震墙的设置、防震缝的设置;
4)梁与柱(抗震墙)中线对应、梁截面高宽比、柱截面高宽比、柱轴压比、构件不同应力区域的配筋率、箍筋加密布置等。
(3)钢结构体系
钢结构体系检查主要有以下方面:
1)确定结构体系类型,查清结构布置情况,以便于根据结构类型、构件布置、材料性能、受力特点等进行结构分析;
2)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刚度分布的规则性;
3)确定构件受力类型,严格区分轴心受力构件、拉弯构件、压弯构件;
4)钢材牌号和材性的核查,根据结构性质、荷载特征、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工作环境的判断材料的适用性。
2.混凝土结构构件查勘要点
混凝土结构构件查勘应包括承载力、构造与连接、变形和裂缝及其他损伤等四个项目。
(1)承载力
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判定,重点是确定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构件、一般构件的强度、荷载作用及结构构造。混凝土结构强度主要由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确定。外观质量包括结构布置、截面尺寸、混凝土表面缺陷(蜂窝、露筋、孔洞、裂缝)、碳化剥落与损伤情况等G内在质量包括混凝土强度、密实度、钢筋(位置、数量、直径、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碳化深度、钢筋锈蚀程度、抗渗与抗冻性能等。
(2)构造与连接
重点检查支承处的构造方式,梁柱节点构造方式、连接的形式和所用材料,伸缩缝的设置、安装偏差等。
(3)变形和裂缝
1)变形重点检查构件的挠曲、位移及结构整体倾斜。
2)裂缝主要查勘构件的受拉区、受剪区,如板的底面跨中部位及顶面四周部位,梁的跨中底部、两端支座部位上部、主次梁交接部位次梁两侧。
查勘内容:裂缝的位置与分布情况;裂缝的方向与形态特征;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裂缝产生的时间(拆模时、受力时、温度变化时等)和发展情况(稳定与否);周围环境对混凝土的影响等。
3.钢结构构件查勘要点
钢结构构件查勘应包括承载力、构造与连接、变形和裂缝等三个项目。
(1)承载力
钢结构承载力的判定,重点是确定材料性能、荷载作用及结构构造,以及缺陷损伤、腐蚀、过大变形和偏差。材料性能主要是指钢材的质量(包括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冶炼方法、尺寸规格)等。
1)主要构件及节点、连接域:构件或连接是否出现脆性断裂、疲劳开裂或局部失稳变形迹象。
2)一般构件:构件或连接是否出现脆性断裂、疲劳开裂或局部失稳变形迹象。
(2)构造与连接
1)构件的几何尺寸及连接方式,主要包括:受弯构件的钢板与梁受压翼缘的连接、梁支座处的抗扭措施、梁横向和纵向加劲肋的配置、梁横向加劲肋的尺寸、梁的支承加劲肋、梁受压翼缘及腹板的宽厚比、梁的侧向支承;受拉受压构件的格构式柱分支的长细比、柱受压翼缘及腹板的宽厚比、柱的侧向支承、双角钢或双槽钢构件填板间距、受拉杆件的长细比、受压杆件的长细比。
2)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屋架纵横支撑、系杆,柱间支撑。
3)连接焊缝及高强度螺栓,主要包括:焊缝连接的拼接焊缝的间距、宽度和厚度不同板件拼接时的斜面过渡、最小焊脚尺寸、最大焊脚尺寸、侧面角焊缝的最小长度、侧面角焊缝的最大长度、角焊缝的表面形状和焊脚边比例、正面角焊缝搭接的最小长度、侧面角焊缝搭接的焊缝最小间距;螺栓连接的螺栓的最小间距、最大间距
(3)变形和裂缝
1)变形检查重点:钢梁、吊车梁、禁条、桁架、屋架、托架、天窗架等构件平面内垂直变形(挠度)和平面外侧向变形;钢柱身的倾斜和挠曲;板件凹凸,局部变形;结构的整体垂直度(建筑物的倾斜)和整体平面弯曲。
2)裂缝重点检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如吊车梁等;严重超载使用的构件;结构件的薄弱部位,如构件开孔部位,梁的变截面处等。
3)锈蚀检查重点:埋设在砖墙内的钢结构支座部分;埋入地下或处于干湿交替环境且裸露构件的地面附近部位;构件组合截面净空小于12mm,涂层难于涂刷到的部位;截面厚度小的薄壁构件;湿度大、易积灰的构件;屋盖结构、柱与屋架、吊车梁与柱、大型屋面板与屋架的连接节点部位;直接面临侵蚀性介质的构件;露天结构的各种狭道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积水的部位,遭受结露或水蒸气侵蚀的部位等。
6,砌体结构构件查勘要点
砌体结构构件查勘应包括承载力、构造与连接、变形和裂缝等三个项目。
(1)承载能力
砌体结构承载力的判定,重点是确定砌体结构的砌体强度和荷载作用。砌体强度可直接对砌体进行原位检测,也可通过对砌筑砂浆和砌体块材的检测结果计算间接得出。另外,砌体结构的损坏情况、结构布置缺陷及材料缺陷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2)构造与连接
砌体结构主要检查跨度较大的屋架和梁支承面下的垫块和锚固措施、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支承长度、跨度较大门窗洞口的过梁的设置、砌体与梁、柱的拉结措施、砌体墙梁的构造及圈梁、构造柱或芯柱的设置等。重点检查砌筑方法、高厚比、连接方式、轴线位置偏差等。
(3)变形和裂缝
1)变形:砌体的倾斜、位移变形是主要检查项目。
2)裂缝:重点检查房屋应力集中部位或应力突变部位的裂缝,主要有:
①纵横墙交接部位;承重墙或柱变截面部位;拱脚、拱顶部位。
②梁、屋架端部支座部位;加层改造后的房屋承重墙与柱。
③底层易受地基基础变形影响部位;顶层易受温度应力影响部位。
④变形缝两侧易受附加应力影响部位a
⑤易受风化、腐蚀、冻融等外部因素影响部位。
7.木结构构件
木结构构件查勘应包括承载力、构造与连接、变形腐朽等三个项目。
(1)承载力
木结构承载力的判定,重点是确定材料性能、荷载作用及结构构造,以及缺陷损伤、腐朽、蚁害、过大变形和偏差。材料性能主要是指木材的质量(包括力学性能、裂纹、木节、尺寸规格)等。
(2)构造与连接
1)构件的几何尺寸及连接方式检查,主要包括:受弯构件的弯曲,受压构件的长细比,桦卯连接、齿连接、销连接等。
2)支撑体系检查,主要包括:屋架纵横支撑、系杆,柱间支撑。
(3)变形腐朽
1)挠度:桁架(屋架、托架)、主梁、搁栅、禁条、椽条是否满足有关规定。
2)侧向弯曲的矢高:柱或其他受压构件、矩形截面梁是否满足有关规定。
3)危险性腐朽、虫蛀、裂纹。
8.判断结构可靠性的原则
建筑结构可靠性主要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个方面。
(1)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结构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条件下,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和能力,以及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仍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和能力;
(2)使用性
使用性是指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产生影响使用的过大变形以及不发生过宽的裂缝等;
(3)耐久性
耐久性是指结构在正常维护的条件下,随时间变化而仍满足预定功能要求和能力0
9.判断结构安全的条件
(1)房屋使用功能必须采用适宜的结构体系;
(2)房屋结构布局具有合理的刚度;
(3)房屋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4)房屋必须保证一定的耐久性;
(5)房屋设计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10.判断房屋正常使用的原则
(1)正确使用的原则
按照设计使用功能正确使用房屋,不能随意改变房屋的使用性质、擅自改变房屋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