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康威最喜欢的单词是“Floccinaucinihilipilification”。
这个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认为某件事毫无意义。
约翰·康威
Lifewiki
平平无奇的数学小天才
年,康威出生于英国利物浦。
他的妈妈曾提到,她发现康威4岁就能背2的幂方,一直背到。
不过,康威自己说:“我不记得这事,这可能只是鼓励孩子的故事。”
中学时代,你的班级里大概也有这么一位同学:内向,不怎么爱说话,擅长数理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并且……被别人起了个非善意的绰号。
康威就是这位同学。他的绰号叫“玛丽”。
11岁时,康威被问起长大后的理想,他说:我要去剑桥,研究数学。
这件事传了出去,他有了一个新的绰号“教授”——对于青春期的小孩来说,这个绰号同样不怎么友好。
与一些空泛幻想不同的是:康威确实考上了剑桥,专业也正是数学。并且,后来他真的做了教授。
总有那么一两个时刻,我们会想,或许人生可以有些不一样。
对于康威来讲,这个时刻发生在他去剑桥报道的时候。19岁,他提着行李走下火车,发现周围没有一个熟人,他猛然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机会,他可以成为另一个自己。
剑桥大学
Pixabay
大学期间,康威逐渐打开自己,常在聚会中讲故事,偶尔还会自嘲。
27岁那年,康威博士毕业,28岁在剑桥谋得了一个讲师职位。
彼时的康威结了婚,有4个小女儿。为了养家糊口,他必须上很多课,留给自己的研究时间只有周三和周六两个下午。
好在,学生们很喜欢这位幽默的老师:在讲对称性时,他会带一个大萝卜,把它切成二十面体,边讲解边把剩下的萝卜吃掉。
此时的他,也开始沉迷于各种游戏:在研究室一连玩好几个小时双陆棋,给国际象棋编写其他规则,甚至自己发明新的游戏,比如使用纸笔就能完成的拓扑学游戏“豆芽”,以围棋为基础的博弈游戏“天使与魔*”。
为人风趣幽默,还擅长将深奥的数学道理融入天马行空的游戏,这些都让他成为了“最有魅力的讲师”。
然而,康威自己很清楚,他什么也没做、没有任何成果。
他担心自己的数学灵*会就此枯萎:“我很沮丧,没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如何治疗沮丧
转机发生在年。
当时,数学家约翰·李奇发现了李奇晶格(Leechlattice),用来描述24维球体的堆积问题,而这个24维球体的对称性还没人研究。
所谓对称性,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类比。在纸上画下最密堆积的圆,也就是一个中心圆,周围是呈蜂窝状6个圆。这种排列可以形成12种对称方式,也就是以12种不同的方法旋转或翻转,可以得到与原图重合的图像。如果在24维空间中密集堆积的球体,那么,所能形成对称方式的数目将会非常巨大。
康威的李奇晶格涂鸦照片
theguardian.